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蒋正华:创新引领 推动转型
创新推进委员会官方网站 www.capsc.org.cn  发布时间:2021-07-09
【字体: 打印本页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生产力学会名誉会长蒋正华出席2012全国企业创新(中国华融)现场会并讲话

各位同志,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来到中国华融参加2012全国企业创新现场会,刚才小民同志把中国华融的发展情况和创新成果作了很精辟的介绍。中国华融能够从原来单一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性机构发展到现在具有多元化业务的综合性股份公司确实是很不容易,其中包括了很多观念上的创新、制度上的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回顾金融风暴的来临并非是在2008、2009年。在2003、2004年,特别是2005年时,美国金融监管方面的问题已经逐步暴露,当时也有金融学家、经济学家发出了可能发生危机的声音,但没有得到重视,最后爆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2009年以来,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了比较一致的步调。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金融风暴尚未过去,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有很多问题是全世界普遍性的问题,我认为,从去年下半年到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中国经济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简单来说可以称为“在博弈中的定位”,即大家都是根据金融风暴以后所在国在世界经济、金融当中的位置变化,为长远进行部署和博弈。这有很多例子可讲,包括欧盟、美国和中国。对中国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个是创新,另一个是转型。今年我看了很多省的经济数据,沿海一些省的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内地的一些省经济增长率普遍超过10%。我对经济增长率的表现并不是非常担心,我认为,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创新落实到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总有经济增速放缓这样一个过程,对此无需过分担心。30年来,中国经济每年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现在出现适当的调整、转型是完全必要的。从世界各个国家发展情况来说,美国提出了“新工业化战略”,欧洲也有类似的提法。因此,我认为要中国要放眼长远,要看到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这个方面来进行竞争。转型得好不好,转型的得快不快,这关系到中国日后在国际的位置,关系到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继续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当中,我认为金融领域的创新、转型和进一步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方面。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美国来看,美国的财产有接近80%都集中到金融领域。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创新加快的时期。美国的问题是金融创新过度。所谓的“创新过度”就是创新走到反面,变成投机、冒险和欺骗。但是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目前仍面临创新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金融领域来说尤为明显。我多次提出,金融领域应全面加强创新工作,把金融创新放到头等重要位置。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科技创新是战胜危机的根本手段。”这些年来,创新在中国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取得相当多的成果。就以国际上发明专利的登记来说,近年来中国每年在美国登记的发明专利增长率大约在20%以上,发展快的年份甚至达到30%多。所以,现在我国在美国登记的发明专利在数量上已经不少,与日本每年在美国登记的新增发明数量可以持平。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发明专利的转化成果率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还不够,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企业在创新上的主导作用还没完全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华融在金融领域的成功转型很有意义,其创新的经验对我们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世界领域都是一种单一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但是中国华融根据中国国情,吸取国际经验,发展为综合经营的金融公司,很不容易。国际上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一直都是有争议的。我认为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不可一概而论,取决于在什么时期,什么情况来实施怎样的策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认为,从提高金融企业的运行效率来看,大的趋势会必然会逐步走向兼业经营。

       中国华融拥有2000多亿资产规模,能够在金融综合经营方面作出探索,在管理方面创造经验,对于中国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是有好处的。中国华融在创新领域所作的工作不仅对华融本身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对我们以后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小民同志刚才介绍的经验很好,包括重视创新人才,具备“七种能力”等等。总结来说,中国华融在创新方面,我认为有“三个好”。一是创新理念好。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企业观念创新对于企业的创新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国华融“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听党的话,跟政府走,按市场规律办事”等理念,很精辟、很管用,为商业化转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二是创新机制好。中国华融商业化转型以来,凭借以总部为主体,全国32家分支机构、10家平台子公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优势,实现集团内部交叉销售,为广大客户提供资产管理、银行、证券、信托、租赁、基金、期货、投资等全牌照、多功能、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这种“一体两翼”协同机制非常好,也是中国华融的优势所在,符合综合经营发展的方向。三是创新成果好。2009年以来,中国华融连续三年实现了经营业绩利润大幅翻番,创造了华融的速度和业绩,盈利能力不断增强。10月12日,中国华融已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革,由政策性金融机构彻底转为市场化主体。华融的成功改制,是中国华融重要的创新成果,也是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成果,同时中国华融的各种创新,最后也体现在10月12日的成立挂牌上。

       今天,我们在中国华融总部隆重召开2012全国企业创新(中国华融)现场会,并授予中国华融“全国企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就是对中国华融在创新实践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的充分肯定,中国华融股份公司的成立对中国华融下一步的创新发展将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华融取得的创新成就表示祝贺。在此,我代表中国生产力学会对中国华融取得“全国企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表示祝贺。同时,我也代表中国生产力学会对中国华融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希望和建议:

       第一,准确把握创新方向。胸怀全局、开阔视野,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始终保持前瞻思考和创新思维,始终紧贴经济发展大势,定格中国华融创新方向。在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新变化中,要准确判断挖掘内需、扩大消费,实现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向;要准确把握符合国家十二五战略调整大方向的产业结构,如国务院提出的“七大新兴产业”等;要准确把握能为金融企业转型带来发展机遇的业务产品类型;等等。唯有如此,唯有把握好创新方向,中国华融的转型发展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尽先机。特别是在世界正处于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的情况下,中国华融在金融行业来说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在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也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第二,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发现、培育、引进创新人才,是提高中国华融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金融行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金融创新更是精英智慧的结晶,中国华融创新尤其需要旗下有一大批创新人才。一定要善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强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做好人才评价、考核、激励工作,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三,打造创新平台。创新活力的激发、创新活动的鼓励、创新遇挫的容忍、创新成果的运用、创新成绩的回报,都需要中国华融在政策引导、体制架构、经营管理、市场运作、激励约束等多方面打造起一个“正向激励、激励相容、试错容错”的创新平台。据我了解,中国华融在上海设立了区域创新中心,要发挥创新中心的作用。今后还可以设立更多的创新研发平台,分析市场、研发产品、协同服务,为创新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把创新与绩效挂钩,加大创新激励,鼓励创新行为,奖励创新团队。科技部门统计,中国的专利数量还可以,但在专利推动生产力前进的比例上,美国第一,日本第二,德国、中国、韩国并驾齐驱。这说明,中国在创新人才评价、体制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四,加大创新投入。创新要靠研发,研发必须要有大的投入。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69%,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6%以上的水平相去甚远,爱立信研发投入占到其销售收入的19%。因此,随着公司赢利水平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华融要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资源保障。

       第五,营造创新环境。从外部环境看,要了解国家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向,政府不仅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财税政策等支持,还能直接提供资源资金支持。因此,中国华融要积极和政府打交道,更要善于和政府打交道,为企业创新发展赢得支持、寻得商机、打开空间。从内部环境看,中国华融要切实在文化上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从源头上为企业营造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良好风尚,让人才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最后,再次祝贺中国华融通过创新创造了很好的业绩,通过创新股份制改革取得圆满成功。祝愿中国华融今后能取得更多的成绩。  

       谢谢大家!

 
 
 

第三届活动日 

第四届活动日 

2013创新年会 

第五届活动日 

2008创新年会

2009创新年会

第五届活动日 

第二届活动日 

2010年年会 

2009年年会